Saturday 29 March 2008

FINGERS CROSSED

這兩天最熱的話題是希斯魯機場的5號客運站啟用大混亂,猶如赤鱲角的翻版。

希斯魯機場原有4個客運站,英航於各個客運站皆有運作。而現在新建的5號客運站則是讓英航把以前在1和4號客運站的登機處齊集於這個新大樓中,所以5號客運站只得英航一間航空公司。

英女皇於3月15日已主持了5號客運站的開幕,但正式的啟用則是3月27日(昨天)。上星期從港到來旅遊的朋友仔剛好選了昨天離開,航班是晚上8時多。我們事先已恐嚇了他一番,並著他那天要早些到達機場以防萬一,還取笑他為何會選27日離開。原來他以為女皇主持開幕那天即是啟用,真是擺了一個大烏龍。

今早收到他的電話。唉,他真的走不了!昨晚待至午夜12時才折返酒店,今天黃昏5時乘英航的接駁巴士到機場,預計乘9:50分的夜機。直至現在(晚上11時)他沒有再給我們電話,希望他已順利起飛。祝你好運。

至於我們,明早我們會到羅馬。幸好我們是乘意大利航空,在2號客運大樓上機,應沒有問題。但回程是乘英航,應將於5號客運站下機(因以前歐洲短程航線是於4號客運站升降),希望星期二已回復正常吧。我們已計畫回程時不把行李托運,減少任何可出錯的機會!

FINGERS CROSSED。

奧地利(八):施洛維奇水晶博物館

早前曾提及,今次的奧地利之旅源自想參觀水晶博物館,因我很喜歡閃亮亮的東西,但沒錢買鑽石,便唯有退而求其次看看水晶了。

施洛維奇水晶博物館坐落於離煙斯堡30分鐘巴士車程的小村莊,四周被大草原和高聳入雲的雪山包圍著,入口是一個充滿兒童歡笑聲的公園,感覺如在世外桃源,只是欠了蝴蝶飛舞和小鳥歌唱。

沿著公園一直走,便會到達巨人噴泉。巨人的雙眼是兩粒大水晶,炯炯有神,好不威嚴。這座巨人噴泉是水晶博物館的地標,所有的旅遊資料和網路上的介紹都是以它作為博物館的象徵,但原來它的附近還有其他的東西,包括一把很大的軍刀、一排倒吊的小巧手鈴和一個巨大的稻草人。

以上所提到的都是博物館對出的公共地方,任何人都可以出入,不用付費。但他卻嗤之以鼻,說這個鵝仔牌只是「發財立品」吧了。

博物館的入口是在巨人的頭下。入口的第一個展品便是全世界最大的水晶和一幅很高很大的水晶牆。全個展館中,最得我們心的是「冰通道」,它像迪士尼樂園酒店裡的酒樓門口地下的那個互動錦鯉池一樣,地下的錦鯉/水晶會隨著你的腳步而出現。其次便為圓形的水晶宮殿,每次燈光亮起,成千上萬的自己反映在水晶不同的切割面中,見到但摸不到、數不盡,如幻似真。

然而,博物館的展品並不如想像般多,有些什至有點「無厘頭」,如幾條水晶柱加點打燈都不知它想表現什麼。而博物館亦不如想像中大,不消45分鐘便已看完。





全球最大的水晶










博物館入口處的大幅水晶牆









浪漫而迷人的水晶宮殿










趣緻的小斑馬也愛水晶高跟鞋









冰通道









我們覺得這是水晶水母,但它的英文譯名為水晶森林(CRYSTAL FOREST)!?



反之它的銷售部之大卻是全球之冠。可惜近日歐羅高企,而它的當季貨品是公價,只有月下貨才打折,故朋友仔托買的頸飾都買不成。然而長途跋涉到來,加上持門票購物可減€2,怎樣都應買一樣手信給自己的啊。但因為它不是以總購買值的比例來計算可少付的金額,而是以一個實數來作減幅,所以我們便買了一對全場最平而款式平實的耳飾,這是最划算的。

其實這個博物館特色不是太大,煙斯堡舊城的施洛維奇水晶店裡的水晶裝飾其實已很有看頭,所以若我們下次再訪煙斯堡,我們寧把寶貴的時間花在雪山上。

Friday 28 March 2008

奧地利(七):PLACHUTTA牛肉煲

每次旅遊,例必要一嚐當地的美食,而奧地利的傳統TAFELSPITZ MIT G’ROKSTE牛肉煲又怎會錯過呢?

要吃牛肉煲,全城人皆推介歷史悠久的PLACHUTTA。久仰其大名,明知是貴價餐廳,明知他要因此而破戒吃牛肉(因我吃得不多,一定要他幫手才可),但美食當前,仍是甘之如飴的走了進去。

由穿著整齊制服的服務生引領入座,沿途看到不少食客的餐檯上均放著數煲東西,心想那必是著名的牛肉煲了。甫坐下,便發現鄰檯的西人夫婦的檯上同樣擺著3個煲,於是便急忙向侍應打聽這是什麼。想是我的好奇樣子實在太著跡,那位優雅的西人太太居然邀我過去一看,還善意地告訴了我他們的是什麼食物與及味道如何。



跟著,我們當然是依樣葫蘆跟他們叫了一個牛肉煲,但卻放棄了他們的牛舌(雖然他們說肉嫩味美)。原以為我們只叫了「一」個牛肉煲,怎知待應原來替我們落了「兩」個單,包括4塊牛排/牛腩(若一煲應是2塊)、1個波菜煲、1個薯仔煙肉煲、1煲牛腩清湯和數片麵包。

這個牛肉煲是有特定的3步吃法。首先是喝湯,然後以牛骨髓伴麵包吃,最後是把浸在湯中的牛排上碟,配以波菜蓉和煙肉薯仔以及蘋果醬或辣根醬(HORSERADISH)同吃。它更窩心地預備了一張小單張列明各步驟的吃法送給食客。


















味道如何?其實只是我們的清湯牛腩,不過是高級版偏鹹的清湯腩。他更刻薄地稱它為「湯渣煲」,還嚷著我們回家後所有煲湯的材料也以此方法來吃。對我們而言,湯、波菜蓉和煙肉薯仔皆鹹。然而牛排真的要一讚,浸在湯中,整塊肉是全熟的,但肉質卻仍是嬌嫩無比。可是份量實在太多,我們只可以吃掉一半的食物,極浪費和不環保。

及後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落單時應註明我們是「兩人合吃一個牛肉煲」,那便只需付附加費€8,來加大配菜的份量,而保留牛排為2塊。這樣的份量應較適合我們。

根據它的餐牌,牛肉煲是€21,而那些配菜、醬汁、麵包的價錢則是列於餐牌的另一地方。然而我們以為「牛肉煲」便包括所有的東西,而侍應亦沒詢問我們是否需要配菜/料,便一股腦兒把所有的東西拿來。結脹時的銀碼當然較我們預算的為多,後來才知道是每樣收費,心中剎時覺得如此高級的食肆好像有點不老實,他們應在我們落單時解釋清楚,他更激動地形容它為「湯渣黑店」。

食的過程是興奮和有趣,但吃畢後卻感到不滿和不值。我們不推薦這間維也納牛肉專門店PLACHUTTA。

奧地利(六):德語大戲~2

食髓知味,第二天一早便跑到國立歌劇院(STATTSOPER)看看會否同樣有平價票。

國立歌劇院是世界知名的歌劇院,著名的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等無不以在此表演而感到光榮。這座充滿新文藝復興風格的表演大殿的首場演出是在1869年5月25日舉行,劇目為莫札特的「堂璜」(DON GIOVANNI);而我們今次看的則是古典音樂大師G. VERDI的LA FORZA DEL DESTINO。(其實我不知道VERDI是古典音樂家,是他告訴我的。他很棒啊!)

一到步便見到一輛全新的凌治在劇院前展覽。走入售票處欲重施故技,但卻不得逞。售票叔叔很嚴肅地告訴我們當晚的票已售罄,而明晚則仍有3張散坐票,盛為157一張。我們失望之餘,亦被票價嚇了一跳!及後他才施施然地解釋這套LA FORZA DEL DESTINO是由凌治贊助,當晚是首影,票在很久前已售罄,若真想觀看,可買站立票。站立票是在開場前2小時以先到先得的形式開售,不是在他這裡買的,我們可嘗試到另一邊碰碰運氣。但據他所知,今早7時便已有人開始排隊了!我們聽後大喜,急忙跑到另一邊看看排隊的情況。幸而只得小貓三四隻,於是計畫晚上7時再來。

準7 時折返,排隊的地方已熱鬧非常。在我們後面的是一位西班牙少女,她的朋友不喜歌劇,所以她便獨自一人來排隊。這位西班牙小妮子,既熱情又健談,在德國讀書,現在與一群朋友駕車歐遊。幸好有她作伴,不單為我們翻譯了不少德文,還令我們認識了德國的教育制度和一些西班牙菜餚(如SANGRIA,西班牙炒飯等)的烹調方法,令那苦悶而漫長的2小時等待眨眼便過去了。

原來站立票都很講究,分3個票價:€3€2和好像是€1.6€3票很快亦售罄,所以我們只能買到€2票,原來是在「山頂」(6樓)的最後排。

拿了票後又要繼續再排隊爬樓梯上「山頂」,進度一直都是很慢。然而當到了4或5時,人群突然急速蠕動,什至最後變成跑樓梯。情況便如於大節日在羅湖過關,由於人太多,本來大家都是呆站多於步行。但當深圳突然關閘大開,不用檢查,所有的人便連跑帶跳的湧著過關一樣。

我們當然不甘後人跟著跑,原來是為「霸位」。3個價錢的站立票只是代表站立的地區,在那個指定的範圍內是不設劃位的。以我們的那個站立區為例,共3行,每行有一排欄杆。而「霸位」的制度亦很有趣,便是以你的任何物品(多是頸巾或繩或書本離誌)放於地上或繫於欄杆便代表那個位置是屬於你,跟著你便可以離開,待開場前才回來。

我與西班牙小姑娘均覺得匪夷所思,大家都肯定這等誠實的行為是不會發生於大家的國家內。你把頸巾繫在欄杆後離開?啍,回來時只會發現不單你的位置會被其他人佔據,什至你的那條頸巾都不翼而飛!我倆邊說邊扮起各自國家人民的做法,大家都捧腹大笑,笑得淚水也流了下來。

國立歌劇院的表演廳比早一晚看畫劇的宮廷劇院更堂皇華麗,弧形的觀眾席有6層之多。我們在6樓山頂,俯望表演台和表演台下的管弦樂團猶如在太平山頂俯瞰香港島一樣。幸好當晚的是歌劇,聽音樂是無分遠近的,加上每個坐位和站立位皆有一部字幕機提供英語和德語的字幕,那便不用像早一晚的畫劇看得一頭霧水了。

各位表演者的水準當然高,我們特別欣賞女主角的高音演唱。我們偷錄了一段與大家分享,但先聲明,我們是把小相機放於褲袋中收音,所以畫面欠奉。請欣賞。


Thursday 27 March 2008

英國版APPRENTICE

早前看電視,一位被訪者說他最喜歡看的節目是英國版的APPRENTICE。當時想是否即是美國的APPRENTICE呢?

今天終於揭曉了,是與美國版DONALD TRUMP的APPRENTICE一模一樣,不過老闆是SIR ALAN SUGAR(AMSTRAD創辨人),背境是倫敦,所有參加者是吐字咬音極講究的英國人。不單模式一樣,氣氛節奏亦相同,連那句「YOU ARE FIRED(你已被開除)」都接近。今天是第一集,我估中了被開除的參加者,雖然年紀大無記性,幸好眼光還未倒退!

香港的電視台可否同樣搞個港版APPRENTICE呢?老闆的位置誰人最勝任?腦海即時浮起誠哥,但他的潮州音頗難聽。第二個想到的是馮國經,不錯啊?!

有誰知道在香港有什麼途徑可看到BBC ONE?

Wednesday 26 March 2008

奧地利(六):德語大戲~1

我們又再次附庸風雅,今次更激,居然看德語對白的鬼佬大戲。

原本的計畫並沒有看大戲這個項目,一來是沒想過能買到票,二來又怕票價昂貴,三來更怕疲倦會於會場打瞌睡,四來不想太夜回酒店影響第二天的行程,總之顧慮多多。但世事往往是事與願違,我們最後陰錯陽差地共看了2場大戲啊。

我們在維也納2天半,但全是陰晴不定,藍天、暴雨、烈風和絲絲長命細雨都有,真有趣的天氣。話說到步第一天,整天下著微絲細雨,我們根本沒有四周觀光,4時多更溜進了有125年歷史的咖啡廳CAFE LANDTMANN喝下午茶,所以完全不覺得疲倦。而維也納的宮廷劇院(BURGTHEATER)與LANDTMANN近在咫尺,喝完有名的維也納咖啡當然要順道參觀劇院。

宮廷劇院在號稱「音樂與戲劇聖殿」的維也納是非常有名,其德語的表演為德語區中最標準,而演員能進身於此演出即代表了對其藝術成就的肯定。我們當天是大約5時進入劇院,逛了一圈,最後到達售票處,隨口問職員是否仍有當晚的票。職員告訴我們票是有,但是德語對白,最平宜的為站立位,€1.5(約港幣18元),其次為只可觀看大半個表演台的坐位,€4(約港幣46元)。我們最初以為聽錯,應是€15和€40吧。但跟職員澄清後才知道是真的那麼便宜,所以便沒有理會語言的問題,亳不猶豫地買了兩張€4票,算是參觀表演廳的入場費。(我們為參觀倫敦的ROYAL ALBERT HALL,買了一場古典音樂會的最便宜票為₤12.5,約港幣200元!)

畫劇是晚上7:30開場,我們6:45便到達。我們的位置當然是離表演台最遠和最高的地方,亦因此在爬上每層樓的同時亦給了我們機會到處參觀。基本上她的每一層都是金碧輝煌,周圍掛滿油畫,像一座宮殿多於一間劇院。表演廳內是電視裡看到的典型西方表演場地,觀眾席呈弧形,衣香鬢影。

我們看的畫劇應是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名作的時裝版(如沒把那些德文介紹意會錯誤)。我們只看了上半場,其間只得兩個場景,一為婚宴酒席,另一為如沙漠的地方。而最震撼的是這兩個場景的轉換,是以下大雨(那些雨應是沙來的)來作引子:雨勢之大令得婚宴酒家的天花板下墜,而隨著天花板的下墜,雨(沙)勢更大,簡直如尼加拉瓜大瀑布一樣,刺激著各觀眾的官能。雨(沙)停後,沙鋪滿整個表演台之外,更達3-4吋深。

另一印象較深刻的便是演員們不時把身上的衣服脫下和穿上。「脫下」的意思是只剩內褲,對呀,即是男女演員均有露兩點的情況。他/她們是光明正大的露,不是那種閃閃縮縮、以背脊向台的露。我們見周圍的人全是看得很泰然,想來這些對於他們來說應是很普遍的了。

猶記得多年前焦媛在香港的某畫劇中也作出露點演出,當時引起各界激烈討伐,又要封,又要鎖。姑勿論焦小姐是否以此來出位或作宣傳,但我的愚見便是若劇情需要便沒有問題。然而,最難掌握的同時是何為「劇情需要」,因這多是主觀的感覺。又如10多年前中環聳立了一尊英國名藝術家的裸男銅像作品「新人」,但淫褻物品審裁處評定它為不雅物品,需以樹葉遮蔽其下體。當時真是貽笑大方,成為國際上的一個大笑話。幸好這些全是陳年舊事,相信我們香港人的眼光現已開闊了不少,藝術修養亦已提高,否則我想西九還是胎死腹中算吧,不要再喋喋不休地爭論了。

第二晚看的更有趣,明天再續。

Tuesday 25 March 2008

奧地利(五):親述「嬉雪險變破相」的經過

還記得我們於奧地利回來第一件報告的事情便是他的雪山PK事件嗎?近日整理錄影帶時發現這一段影片,看看他怎樣聲淚俱下地訴說他受傷的過程吧。

燒鴨@FOUR SEASONS

我們不吃鴨,所以是不吃燒鴨。他是因為皮膚問題而戒吃濕毒的鴨,而我則純是口味問題,不喜歡鴨的羶味。

昨天數位新相識的朋友仔不約而同推介BAYSWATER的文興酒家(FOUR SEASONS),盛讚食物可口,特別是燒鴨。我們當時以為文興除了燒鴨外都應有點心之類的食物,所以今早(其實是下午!)便又巴巴的跑到BAYSWATER「覓食」了。

一到步又是人頭湧湧,可能由於鋪子實在太小了,大約只有10多張檯吧。我們不介意「搭檯」,所以很快便可入坐。然而,坐下卻發現原來它是沒有點心,要不便是小菜白飯,否則便是炒粉麵。而最特別的是每檯皆有一碟燒鴨,所以很明顯這裡是以燒鴨馳名。

問題來了,我們不吃燒鴨,但它的皇牌卻是燒鴨,那我們應怎樣做?於是我們便想出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折衷方法,便是叫了一碟燒鴨飯和雞絲炒麵。若是那碟鴨的羶味太厲害,便放棄鴨,只吃飯。而炒麵則是安全網,若是飯都是羶的,那便整碟棄守,倆家一起吃麵。

落單時,侍應嬸嬸問燒鴨要否起骨,當時呆了一下不懂回答。但想起我那位燒鴨皇妹妹吃燒鴨時是好像有骨的(燒鴨皇瘋癲的程度可以是在你回家的途中,以電話遙控你到某家燒臘鋪給她買只燒鴨脾回家當零食!),所以便回答「連骨吧」。不知是否這原因,我們的燒鴨飯是燒鴨脾飯!而炒麵則要表明是要炸的,還是炒的。我們當然選擇了前者,因我們在家也會做炒麵呢。

我在香港很少吃燒鴨,所以不能評論這裡的是否較香港美味。但我今天吃到的燒鴨是完全沒有可怕的羶味,皮薄而滑,肉厚而嫩,帶少許肥膏,令口感圓潤而豐腴,一口咬下,肉汁四濺吃後齒甲留香。以一位不吃燒鴨的人來說,我覺得是很美味,怪不得不論什麼國藉的人都蜂擁而至這裡吃燒鴨!在等位時,我更從燒鴨師傅與茶客的閒聊中得知他們一星期大約賣千多隻燒鴨。 燒鴨皇,你下次到倫敦一定要到這裡吃燒鴨,然後告訢我你的感覺呵。

至於炒麵亦可口,功夫到家,碟底乾爽,完全沒有多餘的油份。他說整碟麵應是沒加味精,而事實上我們吃後亦未有口渴的情況。

離開時我們才發現它原來是得了很多獎項/推介,如TIME OUT,GOOD FOOD GUIDE之類。它有兩間店,另一間是在唐人街。但朋友仔說唐人街那間不及BAYSWATER的美味,可能是不同師傅之故吧。

它的燒鴨,全隻是32鎊,半隻是16鎊,燒鴨飯大約是5鎊。而我們今天的脹單只是10.8鎊,非常超值。

終於下雪了!

這個復活節是一個非常寒冷的長假期,不時下雪。

星期六下午,我們在風雪底下觀看足球比賽。熱刺的白鹿徑球場(WHITE HART LANE)是在倫敦的第3區,較偏遠的地區,下雪是亳不出奇。

但居然星期天早上,連我們家(倫敦的第1區,中心區)也下雪!這是我們期待已久的事情(雖然我們在其他地方已經歷過多次下雪),奈何下雪的時候我們卻仍是高床暖枕,與雪景境緣慳一面!詳情還是從隔壁的24孝爸爸同事口中知道:他9時多起床,拉開窗簾便見到白雪紛飛,而對面大廈則有很多住客站在陽台上賞雪,有些更只是穿著睡衣或手拿攝錄機拍攝,所以估計當時是剛開始下雪。而我們在10:30起床時則只見到滿地濕滑,還以為下過雨,卻原來是融雪後的結果!

其實,倫敦自3月初開始氣溫便已回暖,在街上不止一次聽到途人說「SPRING IS COMING」(春回大地)。我的一位朋友仔上星期從港到來旅遊,本想藉他順道帶我爸媽過來,一來這裡天氣已回暖(當時的想法),二來可讓我爸觀看星期天的那場球賽,三來他們可跟我們一起到意大利旅遊。可惜朋友仔乘英航,若爸媽與我們一同回港便需乘國泰;加上我媽又不想在這段時間離港,所以此計畫並沒有實行。然而,幸好這計畫胎死腹中,否則他們一定受不了這幾天的嚴寒天氣。我妹說他倆在早前的寒流襲港時,差不多足不出戶,整天獃在被窩中,什麼也不做!

Saturday 22 March 2008

酒吧裡的英式早餐

在不同的餐廳已吃過多次英式早餐,唯獨是未曾於酒吧裡吃,於是今早起來便打算到家附近的GOAT TAVERN(山羊酒吧)裡吃早餐。這間山羊酒吧很有歷史,創業於16??年的(不記得了,都說年紀大無記性!)。奈何它於10:30還未營業,而它的門口恰巧有一個巴士站,於是便乘了10分鐘巴士向西走到HAMMERSMITH,到另一社區逛逛。

下巴士後朝著人多的地方走,很容易地便找到已營業的酒吧來吃早餐。

首先當然是兩杯咖啡,LATTE(高杯)是我的,CAPPUCCINO(矮杯)是他的。

然後便是主菜,一份傳統英式早餐和一份炒蛋多士。份量之大,令我整天直至晚餐都不用再吃其他東西。

英式早餐︰2.45鎊,包括太陽蛋一只、大蘑菇一只、腸仔一條、煙肉兩塊、薯餅兩塊、蕃茄半個和茄汁焗豆。另加99便士有多士和咖啡。

炒蛋多士:1.69鎊。話說有天早上他與大老闆在咖啡店開會,由於大老闆還未吃早餐,所以便叫了一份炒蛋多士。他說他當時見他吃得非常津津有味,所以今天便依樣葫蘆地叫了一份。然而我們卻覺得沒有什麼特別,只是一份多士底蛋治吧了。

英國早上的酒吧,多是男士,更多的是只喝啤酒的男士。他說他是沒可能於一早起來便喝啤酒,但我跟他說他們可能是6或7時已起床吃過早餐,現在已是11時多,對他們而言這杯酒可能是工作了一個早上的獎勵呢。

我們亦覺得他們早上的酒吧,有點像我們平日早上只得老人家喝茶的茶樓。酒/茶客只是口喝酒/茶。他們多是互相認識,有既定的位置,一進酒吧/茶樓便左右打招呼問好,然後按位就坐。溫暖而有人情味。

Thursday 20 March 2008

紅白藍

我這個環保小天使(是否有點想嘔?),買東西盡量都是自備環保袋,特別是到超市。

看看我今天的3袋裝扮吧。紅色的是手袋,白色的是我今天的戰利品,藍色的則是在超市買的吃。

手袋沒什麼特別,不用提。

有興趣猜猜白色袋裡的是什麼嗎?唔...報告:10件在離開前要做的事已完成了一件,即泳衣已買了,還持著這裡的28日內可退貨退錢的制度,買了2套,好讓我可以在家中慢慢試穿和考慮。

至於藍色袋,它那種粉彩藍時常都得到這裡的人讚美。這個袋是我在離港前參加一位同學的婚宴的禮物。記得那天散席時本不願把它拿走(好像是由於手袋太小之故吧),但經另一位社工同學苦勸,才在非常不情願的情況底下拿回家。怎知往後發現它非常好用,既輕容量又大,可手挽或掛在肩上(這很重要啊,拿重的東西是掛肩較手挽方便啊),加上顏色特別,配襯什麼衣服都奪目耀眼(有病嗎?只是到超市用的環保袋都要襯色?),愈用愈喜歡。周氐伉儷,謝謝您們。

謝謝您的午餐

今午與從港來旅遊的朋友仔午餐。

與他認識10多年,在港每次與他吃飯都是AA制,雖然他是一位身家雄厚的財經人!但今天他居然請我吃午餐,還是在倫敦,真的是又興奮又感動!然而,世上是沒有免費午餐的,我也作了他的半天導遊啊!

但始終都要衷心地說一句,謝謝你的款待。

Wednesday 19 March 2008

奧地利(四):翻版家姐龜靈膏官司(SACHER CAKE)

奧地利的古古力蛋糕是世界知名。有人說作為遊客若沒有時間嘗盡城內大小咖啡店的蛋糕,就只需一試CAFE SACHER的SACHER CAKE。

官方的旅遊資料指出,SACHER CAKE是維也納的國寶, 但其秘方卻曾引起牽然大波。話說兩間餐廳,分別是SACHER和DEMEL咖啡店,均說擁有其正宗的食譜。爭咬不已,最終當然是由法庭裁判,而勝方為SACHER咖啡店。

其實這塊蛋糕有什麼特別呢?主要是一塊古古力配以杏脯醬的蛋糕。爭論點便是杏脯醬的位置。一間把杏脯醬作為蛋糕的夾心(SACHER),一間則把它作為蛋糕的外層(DEMEL)。

[上圖為SACHER咖啡店的精緻外賣版SACHER CAKE,下圖則是DEMEL咖啡店的SACHER CAKE。]

我們當然不走寶,兩者皆試,以我們的味覺替它一分高下。可惜我們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兩塊都是一個字:甜。但以蛋糕的整體的感覺來說,我們反而認為敗訴的那一方較為優勝。DEMEL的蛋糕質感比較鬆軟,入口溶化,而且不如SACHER的那般甜。SACHER的像是放了一堆沙糖在口中。至於那些杏脯醬,根本被那股膩人的甜味完全掩蓋,究竟它是在外或在內都沒有分別。

對於以上的感覺,我們唯一的保留是我們並非以正宗的吃法來品嚐。因我們在維也納沒有太多時間可花在泡咖啡店,所以只是外賣了這兩塊蛋糕在往煙斯堡的那程火車中品嚐。正宗的吃法是以奶油伴吃,據說這樣既可增加軟滑的口感,亦可減低甜味。但外賣是沒有奶油附送的。然而,既然知道是甜,為何不直接把蛋糕弄得不那麼甜便可呵。

在DEMEL咖啡店時,看到很多不同款式精緻而誘人的蛋糕,漂亮的女侍應告訴我們她們的熱賣是ANNA TORTE,即混和橙酒的古古力蛋糕。淨聽已垂涎三尺(因我很喜歡橙酒的那股清香味,況且橙酒和甜品是很匹配的,效果多是很好),所以又忍不住買了。而結果亦沒令我們失望,當然是較SACHER CAKE美味,它那股幽幽的芳香橙酒味實提昇了整塊蛋糕的古古力味。

在那程5小時的火車中,我們共吃了3塊古古力蛋糕,往後兩天的旅程我們刻意地與古古力分手了。

買報送傘,還是買傘送報

還記得我們的傘子已全軍覆沒了嗎?原想沒所為,反正快回港,更可拿少些東西,不用超重。怎知他今天回來,口帶微笑,手拿長傘...

我:怎樣弄來的?不用錢嗎?禮物嗎?
他:只是50p(~港幣7.5),買報紙送的。
我︰哦?但我們快離開噢!
他:我行過報紙檔,它大大隻字寫著FREE UMBRELLA FOR EVENING STANDARD(買報紙送雨傘),當時沒有在意,直行直過。但後來又覺得好「旬」,所以行返轉頭買架。

(註:這裡的傘,最便宜的都要5鎊,還是那種會破壞你整天的衣著打扮,令你愈用愈無自信,超醜怪的款式。稍像樣的都要10鎊以上。都不明白那麼貴的傘是否不會吹翻的?!)

那我們現在究竟是買報紙送傘,還是買傘送報紙呢?

這把傘又是否應拿回港?若是,應郵寄、托運或是拿著上機? (假設沒有再被吹翻。相信都不會,因它的傘架頗堅固。)

剛看完天氣預報,周未將有小雨。他於是沾沾自喜,樂了半晚。(對哦,我們就是如此容易滿足的啊!)

Tuesday 18 March 2008

精警的英文

時常在這裡看到一些很精警的英文,很多時以為已記入腦中,卻可能因年紀已大,轉過頭又不記得了,所以還是寫下來以策安全。

上兩星期CHANCELLOR(財相)ALISTAR DARLING先生公佈了2008的財政預算。DARLING先生是白先生的繼任人,這裡的傳媒常認為他是白先生的喉舌,什至稱他為白先生的木偶玩具(PUPPET)。整份預算案以環保為主題,調低了英國的經濟增長預測及公佈了財政赤字。於是翌日的地報便有以下一則「顏色」頭條:

Light green, overtones of Brown and a lot of grey. And all because Britain’s in the red. Of course, it’s left out lots of us feeling blue……
What a colourful budget, Darling!

另外,一個約會網站有以下一語相關的口號,妙絕。



遲些記得其他再寫。

奧地利(三):維也納

維也納給我們的印象不錯,市容較想像中整潔及先進,整個城市給人謙謙君子、有型有格的感覺;而維也納人也是親善有禮,斯文淡定。總括而言,一如國家領導人那句:「感覺良好」。

除了市容和人外,維也納的名勝古蹟都不少,保存的功夫亦頗好,如聖史蒂芬教堂(STEPHANSDOM)、鼠疫紀念柱(PESTAULE)等。她的博物館區(MUSEUM QUARTIER WIEN,MQ)中有不少有趣的博物館,其中我們看得最津津有味的是MUMOK裡以數學表現現代藝術的展覽,因他說全是他中學時代的工科和附加數的功課!當中我只認識一條數學方程式,那便是PYTHAGORAS' THEORUM(畢氐定理,即c平方=a平方+b平方)。他更說若然他些到這裡見識,他當年便不會把自己那些驚天地泣鬼神的功課扔進垃圾房,現在便可以掛在我們的家中作裝飾(嘔,幸好我們現在才開眼界!)!

現在回看維也納的相片,那些什麼巴洛克式、歌德式或維多利亞式的雕樓玉砌佈滿全城。由於在歐洲已獃了近半年,平日往超市的途中亦有幾座這樣的東西,所以已有點膩滯。這些建築物日間看還有些味道,但晚上則多是灰沉沉如垂垂老矣。而我們到訪維也納的那幾天適逄舉行「冬日嘉年華」,晚上五顏六色的射燈把那座建於1872年的新歌德式建築的市政廳(RATHAUS)弄得既浪漫又有生氣,反而覺得有些新意。

這輯相片是用我那部3千元都不用既輕又小的自動相機拍的。反而他那部對我來說又貴又重的大石頭拍出來的效果卻是不敢恭維!









Monday 17 March 2008

英國人什有趣,什麼都要測試,還要一些權威人士,如教授、專家之類來說幾句。剛看完一個節目,他們以4隻同一重量但不同飼養方法的雞,全以不加任何調味料來清焗,跟著邀請不同人士(當然包括教授、廚師等)以雙盲測試的形式來試吃和評分,然後找出那種雞為最美味。

4種不同的飼養方法為工廠式飼養、有機餵食、以粟米為飼料和走地。結果是...一致認為工廠式飼養的雞最可口...真是出乎意科之外!

那究竟我們付出了金錢,換來的卻不是美味,所為何事?是為人道?動物也應有權利活得好?那為什麼要把牠們宰了放進你的肚子中?若尊重牠們,尊重生命,便不應把牠們吃掉啊!

若認識我較久的朋友一定知道曾有一段時間我是不吃雞。原因是話說我仍與爸媽一起住的時侯,一天當我睡眼惺忪,已隱若聽見雞啼(但我是住在市區哦)。醒來後往廚房喝水,居然發現一隻.活.生.生的雞在廚房與我大眼對細眼!當時嚇了一大跳,於是以10秒9的速度跑回床上以被遮頭,當什麼也看不見。而晚上吃飯時見到一碟白切雞(當然是我媽手起刀落的傑作),頓然便憶起牠那對小眼,實是於心不忍吃不下,所以有數年是與雞絕緣。只是其後多與同事朋友吃飯,要多人遷就我這不吃雞的習慣又是另一種的於心不忍,再加上我爸媽日夜疲勞轟炸說什麼「背脊向天便可吃」等,才能放下心魔,重投雞的懷抱。但直至現在,我仍有一堅持,不論是白切、炸子、豉油等,只要是全隻上碟的雞都不吃!

Sunday 16 March 2008

提早回港了嗎?!

今天終於實行了飲茶大計。

原先已打聽到,要美味的可到唐人街的翠園,要超值的便請到唐人街的鴻星。但偏偏我們是我行我素,沒有到唐人街,反而到了家附近的BAYSWATER的皇朝。順帶一提,BAYSWATER是在我們家附近的KENSINGTON GARDEN的另一面,步行大約要15-20分鐘,是我們在這裡住了差不多3個月才發現的地區。我們私下稱它為小唐人街,蓋那裡有很多中國餐館和一間華人超市。

皇朝在倫敦有數間分店,我們在其他地區亦曾見過。今早起來想喝茶,但又不想空著肚子舟居勞頓地跑到唐人街,靈機一動便想起BAYSWATER的皇朝了。

甫一進入,以廣東話跟知客姐姐要了一張2人檯,立時便有回了香港的感覺。但當時是12時半,當然不可能即時有位,要在大堂稍等一下,其間發現有2組日本人在等位,都有頗多日本人喜歡這裡呵。

不消15分鐘便有位了,而我們亦很快地決定了食物(實在太肚餓了!):


1. 酥皮蛋撻:雖是微波爐翻熱,但尚算好味,只是甜了少許。









2. 叉燒腸:非常正宗,滑滑的腸枌加微焦的叉燒,可口,但略嫌涼了一點。
3. 干蒸燒賣:即叫即蒸,但味道不好。









4. 炸咸水角:即叫即炸,但極油膩,吃了一隻便像在喉頭上起了一層油膜,所以我吃了一隻便投降了。



5. 雞肉鍋貼:但其實是皮薄餡多的煎餃子,同樣美味。






他吃得很暢快,不停地說有香港水準,較芝加哥和多倫多的好吃,像已回港了一樣。但我想他是思港情深罷了。依我看,食物的質素尚算合格,當然比不上我們一流的酒樓,就連美心也不及,類近我們的2至3線酒樓質素吧,但卻肯定不如網上所說較香港吃的點心更地道。然而裝修格局不俗,舒服雅緻,氣氛和嘈吵的聲音則可與我們匹敵。埋單₤17,我們吃得很愉快!

從今天的情況來看,喝茶這個玩意在倫敦也頗被接納,並非是一小撮中國人的玩意,因就我們的那間廂房來計,11檯中,5檯為西人、5檯為中國人、1檯為日本人。

另,酒樓中的服務員全為華裔人士,於是我便大刺刺地跟所有人說廣東話,除了一份親切感外,還有一份優越感。我在這裡,跟同學逼著要說很爛的普通話;與樓下服務生、買東西、搭公交、什至在公園散步要說英文。我常想為何我們要不停地學不同的語言來迎合他人,適應世界,而不是他人來學我們的廣東話,來遷就我們呢?今天替我們落單的小妹的母語應是普通話,但我仍硬跟她說廣東話,最後她唯有以極不流利的廣東話跟我解釋。我剎時有點沾沾自喜,是否有些變態?

Saturday 15 March 2008

Royal Albert Hall + Classical Spectacular

終於親身到了ROYAL ALBERT HALL,但原來較我們想像中細小。又因於維也納已見識了她們的國立歌劇院及皇家戲劇院(那次是很有趣的經驗,遲些另文再談),所以要求亦提高了,覺得整個場館沒有如電視裡看到的那樣高貴堂皇。圓形的場館,令人視線開揚。但那些紅金色的雕塑,卻原來只是油畫,檔次聚然下降。然而它的層數斜幅不厲害,沒有如紅館的壓迫感,所以仍能給人平靜和適意的感覺。

我們的票是早兩個月買,當時把所有的節目價錢看了一遍,覺得這個古典音樂節目的最便宜票價較合我們要求(₤12.5一張),雖只能看到半個表演台(RESTRICTED VIEW SEAT),心想音樂是聽的,加上我們的重點是參觀場館,所以沒有所謂。 但當晚因不滿座,我們便「走位」到了較貴的位置,能環觀全場!

原來整個音樂會是以雷射激光配合不同古典樂章,有點像我們的幻彩詠香江(是這個名子嗎?)。但他們是室內,所以置身其中的震撼感更大。音樂激昂時,激光的閃射節奏隨之而強烈,整個心房像要被它射穿一樣。音樂綬和時,強烈的激光化為點點繁星,在圓型的場館中跳躍。音樂輕鬆時,激光變為柔和的粉彩光線,猶如愛麗斯與心愛的小白兔於仙境中共舞。桃紅、湛藍、靛青、鮮黃等的激光陪伴了我一整晚,不單在場館中,更什至於夢境中。

當晚負責演奏的是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皇家管弦樂團)和BAND OF THE WELSH GUARDS(威爾斯軍樂隊),演唱的是ROYAL CHOIR SOCIETY(皇家歌詠會)和一男低音及一位女高音,另外亦有MUSKETS OF THE MOSCOE MILITIA(蘇聯槍隊)。所以除了激光,於演奏1812 Overture時還有槍砲鳴響和煙花。而指揮則更充當檔篤笑,給大家增添不少歡樂。

由於這個音樂會,令我們認識了兩首英倫人的愛國歌,Rule, Britannia!和Land of Hope & Glory。每當奏起這兩首歌時,激光會拼射出英倫旗,他們亦熱烈地揮舞手上的英倫旗,氣氛是歡樂、感人、幟熱和澎湃。但若是換了中國旗和中國人,給人的感覺又是否一樣呢?

這應是一個愛國音樂會,但它加入了不少娛樂的元素和另人意想不到的點子(如鳴砲和煙花及完場前放下很多紅白藍的國旗顏色汽球),令人看得賞心悅目,絲毫沒有半點沈悶。雖然參加者大多為上了年紀的中至老年人,但仍是熱鬧非常。英國現就一提議咬得面紅耳赤,就是於課堂上實施唱國歌之類的措施來加強國民意識。然而,若這些節目能吸引更多年青人參加,自可增加他們的民族意識,那就可和氣生財,不用爭論了。

再一次引証:沒有期望,自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