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2007冬遊西班牙.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2007冬遊西班牙.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13 February 2008

西班牙(十):ANTEQUERA

經馬拉加旅遊中心的職員介紹,我們在西班牙的最後一天到了ANTEQUERA,一個離馬拉加一小時巴士車程的小鎮。由於前兩天被風雨的摧殘,再加上我們對它絲毫不認識,所以只是本著不要下雨,能讓我們四周看看,拍拍照,便已心滿意足了。而世事往往如是,愈是沒有期待,收穫便可能愈加豐富(這道理我常應用於攻打四方城,愈不要念著要贏錢,那趟便往往是一家通殺,贏晒!)。

那天上車前,馬拉加仍是下著滂沱大雨,沿途還是時大時小地下著雨。幸好下車時便開始放晴,其後整天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藍天白雲。這是我們轉運的先兆。

甫下車,順山勢而行,第一眼便見到一個鬥牛場。在以鬥牛聞名的西班牙,我們在整個行程裡還未曾探訪過鬥牛場,因早前所到的全是要收費,我們當時然沒有破費了。怎知門口的老伯熱情地向我們招手,示意我們參觀。雖然言語不通,但我們仍被他的熱情感染,於是在還未確定是否需付費前便大搖大擺地走了進去。

這是一個小型的鬥牛場,附設一個相關的博物館。從博物館可看到他們的鬥牛歷史,有些是頗殘忍的,令人看了感到有點不安。我想我是不會喜歡這玩意,我不喜歡看到血淋淋的場面。整個鬥牛場除了我倆沒一人,可讓我們隨意拍照、遊走,很開心。而最興奮的莫過於是免費參觀的,真意外,亦因此對ANTEQUERA留下了好印象。

這天是星期天,這裡的旅遊中心居然開放!(我們星期天到英國的格拉斯哥遊玩時,那裡的旅遊中心是關閉的!)再經當地旅遊中心的姐姐介紹,我們徒步走上了一個小山丘,參觀一間建於16世紀的教堂和眺望這個建於中古世紀的村莊。紅頂白屋,密密麻麻的佈滿整個山谷,四周仍保留了很多中古時代的石柱型建築,令人有如時光倒留,回到了古時,很是浪漫。

最後,我們在誤打誤撞的情況下走到了一個古代遺址(DOLMENS),又是一個免費參觀的景點!在其觀光中心,看了遺址的介紹。雖然是西班牙語的介紹,但以我們的聰明才智,仍能明白了一個大概。這個遺址,是古代(應是很久遠的,好像有4千或5千年歷史了。他們用的工具很原始,多是銅銅鐵鐵)的一個墓穴,特別之處是這個墓穴很大,以古代人的工具能開鑿出如此大的地洞,實是經過一番如「愚公移山」的過程(其實我現在已不太記得整個過程是怎樣了,總之一句「厲害」啦)。不過,其實這個遺址是沒有什麼看頭,因它只開放了一小部分與人參觀,內部是行人止步,所以不能親置其中感受它的大,而只能在觀光中心的介紹短片中看到它的建造模擬過程和宏大的規模。

我們覺得ANTEQUERA是西班牙的一夥「滄海遺珠」,整條村莊洋溢著一股浪漫的中古氣氛,如一位落難的貴族少女,恬靜地的躺在西班牙南部一角,保持著其高貴而神秘的氣質。若各位到西班牙南部旅遊,而又有興趣探訪一些熱門以外的地方,我們誠意向你推介擁有5千年歷史的ANTEQUERA。

Friday, 1 February 2008

西班牙(九):橙樹之城

早前到西班牙,我們主要探訪了3大城市:巴塞隆納,塞維亞(SIVELLA)和馬拉加(MALAGA)。我們發現這3處地方皆有一大特色,便是滿街全是結著一雷雷橙黃色大橙的橙樹。

我們第一次見到「真實」的橙樹,所以很開心(其實,我原是不知道橙是來自樹上,還以為如蕃薯般是地生的,真無常識!)。繼而,便開始奇怪為何那些橙沒被摘下?那些樹有高有矮,矮的那種只需舉一舉手便可垂手可得;而高的橙樹,若是住在2樓,只要打開窗門,亦可輕而易舉地摘到。如是,這便燃起了我們的求知慾,於是便施展擒拿之手,順利地在一棵矮橙樹摘下了一個「樹上熟」了。

那晚回到酒店,便急急的把它「解剖」。從橙皮到橙肉,裡裡外外的看了數遍,是一個很正常的橙啊。那晶瑩的橙黃色橙肉,亦實是誘人,於是便大口的咬下...噢!多麼的難吃啊,酸+苦+澀,真是金肉其外,敗絮其中!怪不得沒有人摘哩!

西班牙盛產生果。我們在倫敦買的生果,特別是橙,多來自西班牙。在倫敦的西班牙橙,個子小小,汁多且甜。但為什麼在西班牙街上的橙,是既酸且澀呢?今天,我買了西班牙的士多啤梨,驕紅色的,香氣四溢,雖不及日本士多啤梨甜,但與美國種的亦不遑多讓。我知道士多啤梨是在室內水種的(今次算有常識吧!),所以我們在西班牙街上是見不到的。

Friday, 25 January 2008

資料氾濫的年代

電腦的普及和互聯網的發明,令現時在彈指之間便可垂手可得成千上萬的不同資訊。我們過往多次的自助旅遊,除了會購買一本當地的旅遊天書外,亦從網上得到很多第一手的寶貴而有用的資料。

想不到在英國到歐洲其他國家旅遊,只需在該國在英的官方旅遊網址上揮指一拍,他們便會把有關的旅遊資料免費郵寄到府上,非常方便,而且資料齊全。像上次遊西班牙,那本厚厚的「寂寞星球」每天都只是被放在酒店,待晚上有空時才翻兩翻。反而由西班牙旅遊局寄來的袋裝旅遊指南更成為我們的恩物,每天帶著它上山下海去。

歐洲之星(EUROSTAR)現時以二人同行一人價錢來推廣4日3夜的巴黎/比利時的旅遊套餐,我們覺得很划算,所以便以210鎊(大約港幣3,300)買了一個比利時套餐。在剛過去的暑假,我們到了台灣3天2夜,機票加酒店兩人都要港幣5千多,而現在3千多便可到歐洲這麼高消費的地方,還是4天3夜,實是不可錯過的機會。

故此,我們又再次重施故技,煩請比利時旅遊局的英國辦公室寄來資料。今天剛收到,嘩,多麼多的資料!今次應該連買「寂寞星球」都錢都可省下了!

Thursday, 24 January 2008

西班牙(八):直布羅陀(GIBRALTAR)

直布羅陀(GIBRALTAR):位於西班牙南部沿地中海的一個半島,從1830年開始成為英國殖民地。全國面積大約6.5平方公里(香港島是78平方公里,可想而知直布羅陀是一個很細小的地方),人口不到3萬。

從網上已知道這處地方沒有特別,寂寞星球更建議旅遊者不用刻意預留時間到此。但由於「殖民地」的情意結,我們還是到此一遊了。

那天天公極不造美,風雨交加,如香港的10號風球,令這原是平凡無其的地方變得刻骨銘心。直布羅陀擁有自己的機場,在關閘和市中心的中間。但由於它的面積實在太小,所以機場跑道在沒有飛機升降時是開放作行人路以接連關閘和市中心,即如一些橫跨行人路的火車路軌,當火車經過時便會下閘,沒有火車時則是行人路的一部分。試想在極度空曠的飛機跑道中步行,舉目四望皆沒有任何可擋雨的地方,而狂風和暴雨則從四面八方無定向地向你打來,是多麼的淒涼和無助啊。我們行畢這段跑道後,大家都是裡裡外外盡濕的!

查實,根據官方旅遊指南,直布羅陀是一年320日都是陽光充沛。我們真的很「幸運」,1/9的下雨機會都給我們遇上,莫非我們是「貴人」,所以如此招「風雨」?

除了風雨,我們覺得直布羅陀最有趣的地方便是它的貨幣。它是使用英鎊,直布羅陀英鎊,只通行於當地,不能在英國使用。想知道怎樣分辨兩地的英鎊嗎?
(答案是:左邊的是直布羅陀英鎊,右邊是英國英鎊。直布羅陀英鎊印有直布羅陀 GIBRALTAR及英女皇的樣貌好像成熟一點。)
**************************
另,不經不覺,本篇已是第100篇文章了!每晚挑燈一字一字慢慢打,日子有功,速度已有進步,但仍需努力。

多謝各位在這數個月來的支持。

Monday, 21 January 2008

西班牙(七):附庸風雅

大畫家畢加索生於西班牙的馬拉加。我們雖然不懂畫,但亦慕名參觀了加的加索博物館,認識了什麼叫CUBISM(抽象派),而且還有其他的新發現。

印象中畢加索的畫,是一些眼、耳、口、鼻不成正比,完全看不懂的抽象畫。但原來畢先生也有很多很正常的畫作,例如他兒子的畫像便很正常,讓我們知道他有一個這麼可愛的兒子。而且,畢先生原來也是一位雕塑家和陶瓷家,這點真是不知啊。還有,畢先生是一位個子矮小的大鼻男士,擁有典型的西班牙人輪廓。他的手,大而厚;手指不長,但粗而有力。這麼多的偉大傑作,便是從這雙手做出來的,呼...

在今次的參觀中,我發現了他原來都頗有藝術慧根,這是我們認識多年以來首次的發現。看著那些不規則的圖案與時大時細的五官,當我還是茫無頭緒時,他往往便能看出個所以然來,告訴我這是一隻貓或是一張椅。與旁邊的介紹對照,雖不是每次說中,但起碼都算有點反應。這可能與他喜歡「樣衰阿闊」之類的「騎呢」怪物有關吧。

Friday, 18 January 2008

西班牙(六):醉酒壞事

到西班牙,當然要吃他們的傳統美食:TAPAS(餐前小吃),西班牙炒飯,前文提過的火腿,還有他們的雪梨酒FINO(SHERRY WINE)和生果紅酒SANGRIA。

SANGRIA在澳門和香港都已嘗過,紅酒加生果,甜甜的,很容易入口。記得我們在澳門的法蘭度餐廳輕易地便干了一整瓶而面不改容,所以在巴塞隆納吃飯時便依舊要了一瓶SANGRIA。

那裡的SANGRIA真好喝,果味清新,酒味濃郁而入口香醇。雖然TAPAS未到,但已禁不住一口接一口喝下。我的酒量不是非常好,但亦非很淺,不是那種喝一口酒便已醉倒的弱不禁風女子。然而,我只喝了半杯SANGRIA便已開始「上腦」‧WING‧WING‧WING‧‧‧而當我們把那瓶SANGRIA喝了2/3時,他也投降了。但礙於實在美味和不浪費的原則下,我唯有犧牲小我,把剩下的1/3也幹掉。結果我整晚都是天旋地轉,飄飄然。(相信他也是一樣,但可能較我清醒一點吧!)

亦因此,我們那晚在不知怎樣地便把我的相機掉到地上,弄壞了那個螢幕顯示器!之後的日子,我便只好時光倒流10年,如內地表叔般單起眼睛以取景器(VIEWFINDER)來拍照。所以,我的每張相片真是「張張皆辛苦」哩!

我生性樂觀,凡事皆從正面看。其實這亦可算是因禍得福,因可以買新相機!這便是我最近的新寵:3吋闊螢幕,28mm廣角鏡,還有超可愛的粉紅色機身,是我目前最完美的選擇。

註:侍應姐姐告訴我們,她們的SANGRIA是混和了威士忌。怪不得,怪不得!

Tuesday, 8 January 2008

西班牙(五):MONTSERRAT

在西班牙的第3天到了距巴塞隆納50多公里的一個山上修道院,這座山叫MONTSERRAT。MONTSERRAT高約1200多米,修道院(BASILLICA)和全歐洲最悠久歷史的男童音樂學院(ESCOLANIA)位處約800米高,在山腰500多米是一座小教堂(SAINT COVA),而山頂則有一座已廢棄的教堂(SAINT JOAN)。前教宗保祿二世早在1982年便已到訪,在90年代這裡曾發生山泥傾瀉和大火,而現在則已規畫為國家公園,所以交通設備和配套都很周到。

我們買的是地鐵,火車,吊車和纜車套票,包一張視聽展覽廳入場券,價值19歐元。我們玩了一整天,覺得很好。如你不是機動遊戲/購物狂,而又鍾情欣賞大自然/古蹟,這裡會是你的世外桃源。

其實,我們覺得這裡的地理感覺有點像法國的聖米歇爾山(MONT SAINT MICHEL):同樣是在一個荒蕪的環境(一個在高山,一個在孤島),大家都有一間修道院且仍然運作,更與旅遊業結為一體。當然,聖米歇爾山更有其地理的獨特性,所以曾有提議把它列入世界奇境之一。

話說回來,MONTSERRAT交通方便,收費合理,地理險要,周圍的大自然環境亦保持得很好。我們首先從巴塞隆納乘50分鐘火車到達山腳的火車站,然後乘大約20分鐘吊車登上800米的山上修道院。隨著吊車上升,四周巍峨的山景非常壯麗,但腦海不期然浮起昂平360,所以還是想快快的安全抵步算了。修道院內裡裝飾很細緻,較特別的是有黑面聖母瑪利亞和小耶穌像(是黑色的黑,不是發嬲的黑噢!),讓信眾觀拜和撫摸。在下午一時更有全歐洲最悠久歷史的男童音樂學院的學生獻唱聖詩。

由於修道院附近便是旅遊中心和食肆,所以可以修道院作為旅遊基地。從修道院坐上山纜車,大約3分鐘,便可到達山頂,觀看一望無際的風景。山頂有數條健行徑,分別行20分鐘至2個多小時不等。由於那天我們在4時才上山頂,所以便選了那條20分鐘的路段,到了一個建於12世紀但現已荒廢的小教堂。在山頂的纜車站更有一個小型的展覽室,介紹整座山的歷史,修道院和車站復修的過程,周圍的自然環境等,資料豐富,更是避風取暖的理想地方。

而從修道院向下走,可徒步或乘纜車,到一座建在山腰的小教堂。傳說中聖母曾在這裡顯靈,我們亦看到很多拐仗、大衣、電單車頭盔等擺放在教堂裡,他解釋說這些應是一些人因在這裡祈禱成功後而留下的。例如一位跛子在這裡祈求後便再能站起來,於是他/她便把拐仗送來這裡向聖母謝恩,即如我們的「劏雞還神」。而從纜車站到小教堂,需要步行20-30分鐘,沿途擺滿了「拜苦路」的臘像/圖像介紹。對於我這個門外漢來說,這些只是一些雕塑精緻而神韻傳神的人/圖像而已。

唯獨美中不足的是我們探訪那天天陰且冷。他說鼻水流出來便像即結冰一樣,而放在背包的水更像冰在雪箱中。整個人都不願動,亦不願喝水,只想瑟縮在室內取暖。

無論是否忠誠的教徒,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在巴塞隆納一天遊的好選擇。

Saturday, 5 January 2008

西班牙(四):馬拉加機場事件簿

今次的西班牙之旅,我們是從北面的巴塞隆納入,南面的馬拉加(MALAGA)走。西班牙南面沿岸一帶稱為COSTA DE SOL,面向地中海,有多個迷人的沙灘。再加上當地氣候溫和(如香港,冬天時只是10-20度,夏天更是陽光普照),生活指數較英國低,航程時間又短(2小時),所以是英國人陽光與海灘的旅遊熱點。

香港沒有直航機到馬拉加。若要從香港來,便要從其他城市轉飛機或火車。有鑑於此,機場的職員便可能較少接觸我們的特區護照,完全不知道我們進入英國是免簽證的。更離譜的是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便把我們納入國內同胞的行列,硬要我們出示簽證。

我們從馬拉加回倫敦那天是乘坐9:30的晚航,但由於那天倫敦機場大霧,登機時間延誤了超過半小時。在航空公司櫃台辦理登機手續時已要求我們出示簽證。幸好我們拿了工作簽證,為免麻煩和唇舌之爭,便出示了我們的工作簽證作罷。怎知在候機室登機時又再次被要求出示簽證。由於當時已夜深,加上飛機延誤,各人已有點不耐煩。而我們為要出示簽證,在衆目睽睽下手忙腳亂地把護照左翻右翻地找,亦阻慢了登機的速度,多麼的尷尬啊!

我們想,若不是有工作簽證,便需與地勤人員理論一番,跟著又可能要花時間待她們查核確定,耽誤可能還要更多,那便更加尷尬和狼狽了。

Sunday, 30 December 2007

西班牙(三):起不完的教堂 (Temple Expiatori de la Sagrada Familia)


這座自1882年開始興建的教堂,足足起了100年還未完工。據說是因為當時沒有足夠的資金,而現在又得到了什麼基金的支持,將於約2020年建成。

我們陰謀論地想是西班牙政府刻意地不提供資金吧。堂堂的一個國家,既有財力舉辦世界杯(1982)和奧運(1992)等大型國際活動,斷斷不會沒能力興建一座教堂,而要依靠坊間的基金支持呵!想必是她想維持這個神話,以保持它的人氣,吸引遊客,支持國家經濟?

Saturday, 29 December 2007

西班牙(二):西班牙旅感

對西班牙的認識,,記憶所及應是來自台劇「流星花園II」,這套劇集是以西班牙作為故事背景。電視有美化和浪漫化事情的能事,故對西班牙的印象原是十分美好的。

奈何,甫下機,觸目所及的是一片沙塵滾滾的荒蕪郊外。而乘接駁巴士進入市區的沿途,是一排排大型工廠和噴著團團白煙的大煙囪。到達巴塞隆納後,屋子亳無特色,又無美感,更有點殘舊,整個城市亦沒有一般歐洲地方的那種古舊和文化氣質。所以,我們對西班牙第一個的感覺是像到了珠海/東莞等珠江三角地區。

起程前在網路上搜尋資料,很多網友都盛讚西班牙人熱情非常,兼且好客。但我們在9天的旅程中,絲毫沒有這種感受,反而覺得他們對遊客是愛理不理。例如旅遊中心的職員,多只是機械式地以官腔回答問題,在餐廳中遇到不會說英語的侍應生亦沒有耐性替我們點菜等。當然我們亦有遇到一些好人好事,例如向路人問路時他們多會盡力回答,在地鐵站茫然不知方向時亦有熱心的職員主動來幫忙。但此種種的好事我們在很多國家,如英國、日本、土耳其等,都曾遇過,且更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所以我們並不覺得西班牙人是特別「熱情」、「好客」。

最差的還是天氣。本以為西班牙比倫敦暖,可再親親太陽。怎知俏皮的太陽與我們捉迷藏,9天中只露面了2天,另外4天是陰天,3天下雨。雨天中更有一天是狂風暴雨,如8號颱風一樣。雖然那天我們在直布陀羅(英國殖民地),但由於她在西班牙旁邊,如澳門和珠海,唯有把它照樣納入西班牙之旅中。

不少朋友問我是否享受這次的西遊,我通常答「NOT TOO BAD(不是太差)…..」。但看完上述後,是否覺得我很「厚道」呢?真慶幸數年前我們的家庭旅遊沒有選擇西班牙而去了澳洲,否則會令我爸媽對歐洲留下錯誤的印象。

Friday, 28 December 2007

西班牙(一):Jamon Serrano / Jamon Iberico 西班牙火腿

在一星期的西班牙旅程,我們(特別是我)瘋狂地愛上了 JAMON(西班牙火腿),由初階只懂吃較便宜的白豬(SERRANO)到貴價的黑豬(IBERICO)都試了一回。

白豬是在欄中餵養,食用一般農場飼料,風乾時間較短;黑豬則是走地黑毛豬,油脂分佈平均,風乾時間至少兩年。黑豬亦有不同等級之分,主要在乎飼料的不同:BELLOTA黑豬以橡樹果實為主,RECEBO和PIENSON則是吃穀物,青草,橄欖等雜量。白黑豬的價錢可由30至130多歐元一公斤不等。外觀上兩者的分別已很大,最明顯的是白豬JAMON逞粉紅色,而黑豬JAMON則是玫瑰色。兩者初入口時的味道分別不大。但咀嚼後,可能是由於那層如大理石紋的甘而不膩油脂吧,後者的味道明顯較豐腴,甘香在口中歷久不散。由於BELLOTA黑豬是吃橡樹果實,所以牠的脂肪如橄欖油一樣,是有益的膽固醇。據報上說,黑豬的產量只是白豬的5%,所以很珍貴,亦很少出口。但由於貴價黑豬BELLOATA實在太貴了,我們多只是吃50-60歐元的那種,即不是只吃橡樹果實的那種黑豬。

我是薯片王,每次旅行薯片都是我們的主要零食。但今次要改名號了,因為我們每天會到火腿鋪即切100克火腿作為當天的零食或為我們的午餐/晚餐加點油。萬料不到,我們在火腿上的消費居然佔了我們1/10的旅費,所以我們回倫敦時口袋只是剩下1歐元!

原來在香港常吃的PARMA HAM(意大利火腿,風乾12個月,食法與西班牙火腿接近)是源自西班牙的JAMON。話說當年的羅馬人入侵西班牙後,發現JAMON那麼好吃,便把IBERICO黑豬和火腿製法引入意大利。在香港時曾在正宗的意大利餐廳SABATINI吃過PARMA HAM,身邊亦有位好友好此道,所以到她家時她多喜以此來款待我我們這些「貴客」。但說實話,我覺得PARMA HAM的味道和口感沒有什麼特別,再加上雪藏後的那股雪味,每每令我有倒胃口的感覺。我們倫敦的鄰居,那位廿四孝的爸爸,同樣是PARMA HAM的熱愛者,他時常到我們家附近的超市買這種意大利火腿作為他的晚餐。我礙於香港的經驗,一直沒有在倫敦再吃。但自今趟旅程後,我想我們的食物應有新點子了,因為我今天在瑪莎中見到JAMON IBERICO,價錢當然較西班牙貴,但相信是較香港便宜。

至於有人認為西班牙火腿與我們中國的金華火腿相似,他告訴我兩者的分別在於製法。前者是自然風乾,後者則是煙薰。而我則覺得金華火腿是一面倒的鹹,而JAMON則是鹹甘二味適中。

從相中便可知道西班牙人是多麼愛他們的JAMON,薯片都是JAMON口味!

Wednesday, 26 December 2007

廉價航空

終於有機會乘撘聞名已久的廉價航空,感覺與乘搭一般正價的航空公司沒有太大的分別,安全要求同樣嚴緊,但我們亦有以下幾較項有趣的發現:

1. 機票只包一件不超過10公斤重的手提行李,托運行李(15公斤以內)需每件收費,而托運滑雪用品的費用又較一般的行李為高。

2. 不設劃位,隨意任坐。但設有優先登機,需另附費用。

3. 在等候起飛時,飛機的廣播是像商業電台一樣,即是播放廣告宣傳聲帶。

4. 擺放手提行李的行李架貼滿宣傳廣告 。

5. 餐車的食物需付款。為吸引消費,單據上的號碼可作抽獎之用,結果在下機前公佈。

6. 高透明度,機長樂意向乘客交代延遲起飛的原因,不會像一般正價航空公司的做法只推說機件故障等等。話說有一位女士在登機後才發現她的其中的一件行李遺留在候機室,而她的信用卡和錢都放在那個袋中,故此她堅持要下機找回那件行李。整件事件擾攘了40分鐘,而機長亦向我們交待清楚。我們頗欣賞這做法。

Saturday, 15 December 2007

收拾細軟西遊去

用了少於2小時便把行李箱執好,比在香港時快了起碼2倍時間。究其原因,都只因在這裡沒有幾件衣服,根本不用煩惱要帶那件衫。其實,你們可能一早已從我們上載的相片中留意到我倆來來去去都是穿那兩套衣服了!在香港時,受了我妹的影響,總喜歡把要帶的衣服在家試穿一次,看看是否滿意,一整個晚上便因此用去了!

明早6時起床,乘7:20的機場巴士,大約8:45到達機場,10:30飛機,1:30到達巴塞隆納。

Wednesday, 12 December 2007

快要出發

我們在星期六便要展開九天的西班牙之旅,現在已密鑼緊鼓地準備。今次最破天荒的是我們會扮西人,以一本英文版的「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走天涯。過往我們每次自助旅遊都是以中文旅遊書為嚮導,今倘便要嘗試從西人的角度來遊覽西班牙。

今天到匯豐銀行提款,準備到街角的兌換店把英磅換為歐元。怎知原來銀行裡有一間THOMAS COOK,但常理告訴我THOMAS COOK這些大鋪的匯率是划不來的,但既然經過,便姑且詢問一下。

我:WHAT IS THE RATE FOR EURO? I BUY FROM YOU. (如我向你買歐元,請問匯價?)
店員:1.29.
我搖搖頭:OH, THANKS.(謝謝。)

[由於街角的兌換店是1.364,當然不與他做買賣啦。]

店員:WHAT CAN YOU GET FROM OTHERS?(別的店舖給你什麼價位?)
我:1.364, JUST OUTSIDE.(就在街角的兌換店是1.364啊!)

店員計算一輪,說:YES, I CAN DO IT, BUT ONLY FOR LARGE NOTES. (可以,但要是大額交易。)
我:WHAT DO YOU MEAN BY LARGE NOTES? (大額是什麼意思呢?)
店員:500 POUNDS. (500磅。)
其實我根本未決定兌換多少錢,所以我說:NO, THANKS.(那不用了。)
店員:HOW MUCH DO YOU WANT? (那你想換多少?)
我隨口說:300.
店員又再計算一輪:OKAY.(可以。)

估不倒堂堂的THOMAS COOK都可議價,我見他那麼有誠意,於是交易成功了。

Friday, 16 November 2007

踏出第一步

前文提過我們計劃12月中遊西班牙,時間現鐵定於12月15日出發。所以為自己定下了死線,務必在出發前的一個月買好機票。

用了差不多一天的時間搜集西班牙的資料,已經開始有點眉目。昨晚我們亦合力地於綱上買了來回機票(還是第一次買單程機票,那我們便不用走回頭路,可以北入南走),下一步便是預訂住宿的地方和搜集當地的交通資料。我想,完成這兩部分後便差不多要起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