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帝國學院.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帝國學院.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6 June 2012

翻譯

忙了一輪,今天又可以鬆一口氣。

在這裡工作三年,轉了5位老闆,其中3位是外藉人士。這裡又沒有什麼中文主任之類,每每遇上中文翻譯,擔子便在我身上。

上一次的譯稿,只是2頁A4,加上得一位資深傳媒人幫我校對執漏,雖然因此而搞了很耐(因阿傳媒人很忙)而被我的英國人老闆催到傻,但心理壓力不是太大。

今次是要翻譯20多頁的報告。雖然我們已外判找了家翻譯公司做初稿,但回來的效果是慘不忍睹,我原是做校對的變了要做重寫,真是嘔心瀝血!不過這不是最慘,最慘係之後居然無老闆得閒或懂得翻閱(因我現在的老闆是德國人,德國人之上是美國人,美國人之上是台灣人,但他是最高領導人,邊有時間睇呀,佢淨係負責簽名架咋!),就甘就出街了!這份報告應該數個月後便會公諸於世,但望到時不會被傳媒或其他有識之士揪出來大肆品評,甘就超級醜怪啦!

但雖如此,在翻譯的過程中,還是慶幸當年在英國時進修了半年翻譯課程。雖然翻譯技巧並不是真的有很大的進步,但卻增強了我現在工作的信心。還有,見到那間翻譯公司的成品,我想我都有資格開翻間公司自己接JOB囉!:)

Monday, 21 April 2008

兩位老師

在倫敦上的翻譯課,老師有兩位,一位是上海人,一位是英國人。

上海老師在上海某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到英國愛丁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跟著與一位英國人結了婚,現定居於英國。她的丈夫是一位醫學系的教授。所以,以老師的背景來教授我們醫學翻譯是最適切不過的。

有一次的醫學翻譯習作是關於癌症。課堂討論時,老師順帶告訴我們,曾經有一個調查指出,在外地工作的亞裔人較在本土工作的亞裔人的癌症發病率高出很多,原因是在外地工作的亞裔人需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與當地人看齊。由此便會引起壓力、焦慮、食慾不振諸如此類的症狀,那癌症的發病率故然便較高。

我從兩位老師的表現,其實也能窺得一二。

上海老師是一位很用心和認真的老師。我們每星期均要交一份功課,她每次都是用心地批改,並一定於上課前兩天發還給我們以待課堂上討論。在課堂上講解時,她時常為我們一些輕微錯處,如標點錯用等,緊張地再三闡述,什至乎青肋暴現,好像要把她所知和所認為對的全部灌輸給我們。遇上她不懂的和不清楚的問題,她會認真的記下,然後下堂再回覆我們。如我曾指出,在香港,SYMPTOMS和SIGNS是可譯作病徵和病狀,不一定如內地譯為臨床表現和症狀。她後來跟港大的一位教授聯絡,證實了我的說法。所以,我每次下課都有獲益良多的感覺。

相反,那位鬼婆老師的表現便有點強差人意。功課往往不能於上課前批改好,有時更推說忙碌,沒有看過。發給我們的功課,每次皆是用同一份原稿(只是譯不同的章節吧了),沒有新意。課堂上的解釋亦不詳盡,有時更稱不知道應怎樣譯,然後亦沒有再跟進。在她的課堂上,最大的收穫算是認識了一些翻譯軟件,認識了翻譯除了是依靠個人語文修養外,還能借助現代科技來提升速度和一致性的。

Tuesday, 15 April 2008

鳳梨蝦球

鬼婆老師自從在大英博物館作了一個有關烹飪翻譯的研討會後,發現原來這也是一門專門的學問。於是在最後的一堂課便要求我們每人提供一個自己喜愛的菜餚的食譜來作討論,而於學期未時則大夥兒一起到她家把所有食譜來作一次實習。

實習當然沒有我了,因學期未是6月尾,我應已回港。

而云云食譜中,我挑了台灣同學的與大家分享。何解?因她的附有中文和圖畫囉,那我媽看了便可做給我們吃呀!:)

材料︰

蝦子 (剝殼) ………………… 300g
雞蛋………………………… 2粒
鳳梨罐頭…………………… 1罐
美乃滋……………………… 適量
(即我們的蛋黃醬,MAYONESE)
五彩巧克力米或芝麻……… 適量
太白粉(即生粉)…………………… 1茶匙
麵粉……………………… 適量

注意. 蝦子不要買太小,因為油炸後會縮

作法:

1. 將每隻蝦背縱切一刀(油炸時才會縮成圓狀,用牙籤將蝦背的泥腸挑除
2. 取容器加入水溶解太白粉,把蝦放入太白粉水中浸泡15分鐘備用
3. 取另一容器盛裝雞蛋蛋清(即蛋白),蝦子沾蛋清再裹麵粉
4. 起鍋熱油,油熱後將蝦子下鍋,炸至金黃色即撈起
5. 用吸油紙稍裹起鍋的蝦子濾掉多餘的油
6. 取盤子擺設上鳳梨片和蝦子,淋上美乃滋,在灑上少許芝麻即可

Thursday, 10 April 2008

英文名字

在香港,差不多每人皆有一個英文名字(老媽老爸那輩除外),我說的英文名字,是PETER,ANN那些如西人的名字,不是我們中文名字的英文譯音。

我的英文名字是中學時代取的,因我們全校皆以英文名字來互相稱呼。直至大學,到社會工作,這個英文名字我一直都用得很泰然自若。

但是來到英國讀書,便發現雖然所有內地和台灣同學皆有一個英文名字,但不論是上海老師或鬼婆老師,卻只以她們的中文名字來稱呼她們,如小芬、小明等,令人不單有一份親切感,特別是出自鬼婆老師的口中,更感到她對我們中國文化的尊重。再環顧其他日本或印度籍的同學,他們亦沒有因為到了英語地方而取了一個額外的英文名字,只是以其本來的日本或印度名字的英文譯音而已。

由是令我反思,為何我們中國人硬是喜歡替自己起一個與我們中文名字完全沒有關係的西人名字呢?香港礙於曾是英國殖民地,可自圓其說是因為歷史原因。但為何內地和台灣人都有此喜好?為潮?或是祟洋?為何我們中國人不可像其他國家的人堅守自己的傳統、堅守自己的民族特色?

講開名字,其實這也是一個讓我知道我與你的交情和認識年代的方法。以我的中文名字的最後兩個字來稱呼我的一定是家人或親戚;連名帶姓三個字一起叫的一定是老死或相識已久的老朋友,如中學同學;小學同學們給了我一個特別的稱呼;同樣,碩士班的同學們亦有一個特定的叫法;而正正經經稱呼我的英名名字多為同事和新相識的朋友。

還有一件趣事,我的一位在我初出茅廬已認識的舊同事很不喜歡我連名帶姓的稱呼她,認為我很沒有禮貌。我其實是很喜歡以中文名字來稱呼對方,這樣會覺得大家很接近。所以在我而言,只有很很很熟絡的朋友我才會那樣稱呼的,我不是一個隨便亂叫亂喊的人啊。

Friday, 7 March 2008

翻譯

鬼婆老師上兩星期與一位曾於四川學廚18個月的西人在大英博物館舉行了一個研討會,主題當然是有關翻譯,是探討中國的烹調技巧和菜名的翻譯。我沒有出席那個研討會,但她今天用了當日的一些資料來與大家討論。

她列舉一些例子,如我們的煎、炒、爆、炸等,都是以油把食物煮熟,分別只在於煮的時間的長短或手法和用油的份量。但在英語世界,這些都是統稱FRY,可能是STIR-FRY或DEEP-FRY之類。而那個「爆」更是頭痛,暫時還未想到一個簡單而合意的字詞。因此,更莫論其他特別的煮法,如炆、燉、煸等。另外,一些味道的形容詞亦是難以翻譯,如腥味、羶味等。

中國菜是世界公認美味的佳餚,但烹調方法極講究和複雜,能與我們匹敵的相信只有法國菜。法國菜用法文,很多法國菜餚或與食物有關的稱呼都已普遍應用於英語世界,如CUISINE(菜餚),BAGUETTE(法式長麵包),CAFE(小餐廳)等。

由此引申,我們的中文又是否可以直接引入英語世界?其實現成的例子已有,WOK(鑊)、WONTON(雲吞),這些皆是來自廣東話(在此我立時感到光彩!)。而至於菜餚,在英國MAPO BEAN CURD(麻婆豆腐)、TUNGPO PORK(東坡肉)等菜名亦已是非常流行。

她沒有把研討會的結論告訴我們。但我想語言是與時並進的,加上現時的全球一體化,只要中國繼續開放,與世界接軌,讓更多非中國人接觸我們的各樣東西,領略其特色和好處,不單是食材,其他的各樣中國稱呼皆可打入外語世界。情況一如意大利的PIZZA(薄餅)和PANINI(意大利三文治);日本的WASABI(山葵);韓國的KIMCHI(泡菜)等。由於太流行了,現在大多數人都能把這些意大利文/日語/韓語朗朗上口。

Wednesday, 30 January 2008

兩岸三地

今天上課,同學提起現在大陸天氣極度惡劣,於是話題便由此開始。

重慶同學:五十年以來重慶首次下雪,很想回家看看。
我 :我見過雪,但未見過「下」雪,飄飄的那種。
台灣同學:我亦未見過雪,不知今年倫敦會否下雪?!
老師 :倫敦近年來只在1996年下大雪!
北京同學:我見過雪,但未見過颱風。(向著我說)很恐怖的嗎?
我 :都不一定的。
湖南同學:對,台灣和香港都有颱風。
台灣同學:香港比較好,沒有地震。
我 :但我們也沒有溫泉啊!

各人便開始七嘴八舌,唐山大地震,日本地震......

今天與同學的一席話,令我想起兒時常聽我媽說香港是一塊福地,四季分明,氣溫不極端,又沒有海嘯地震等,她是怎也不會離開香港。但我想我們若能搞好污染,讓藍天再現,那便更好了。

Wednesday, 5 December 2007

大躍進

嘩!嘩!嘩!不得了,果然是名醫,只不過點撥了我兩下,我的功課便已突飛猛進,分數高了30%。昨晚已樂了一晚,很想在這裡告訴大家,但又怕你們覺得我囂,所以忍住手。但今天再也忍不住了,因為老師剛才表揚我哩,認為我的翻譯最具醫學學術文章的風範,有點飄飄然...得.得.得,我是勝不驕,敗不餒的。其實,她是有所不知,我背後有位高手啊!

講開這位靚仔高手醫生,有要求要澄清他不是新鋪開張,而是被撬到中環一間耳鼻喉專科診所,加入了他們的大家庭。但我想究竟是自設鋪頭,與人合伙或是其他形式都沒所謂的,重點是我們有需要便可找到你,再也不用到公立醫院碰運氣啊!

Thursday, 22 November 2007

晴天霹靂

哎呀!為什麼會這樣啊?!滿以為今星期只需做那份評核作業,原來還要繼續做每星期一次的練習功課。剛剛收到老師寄出的原稿(今次是有關醫學科技,瞄了一瞄,很多字都不懂啊!),下星期二上課討論。那即是:星期日晚上交評核作業,星期二交練習功課。

唉,雖然今天天氣很好,藍天白雲,但我覺得我頭上卻片片烏雲。星期日的聖誕市集都可能要告吹了...

Wednesday, 21 November 2007

評核作業

時間飛快,第一部分關於科學範疇的翻譯課將近結束,第一份的評核功課亦到了。這份功課所的分數,是計在他們的碩士學位的總分,但我只需合格便可以得到證書。形式是在48小時內把老師發給你的原稿譯好及以電郵交回。老師很民主和以學生為本,讓我們自行決定她發出原稿的時間。經商量後,決定今星期五晚上11時寄出原稿,下星期一清晨6時前交回。(很明顯這是超過48小時了!可想而知,老師是非常愛護我們的!)

在商量的期間,由於我的身份比較特別,而且我亦比她們清閒(我多次在校見到她們團在一起很熱烈地討論功課),唯有大方地說:「我沒有所謂,你們決定吧!」結果便如上述那樣。但是,這樣會阻礙我們的周未旅遊啊!可是當時又不好意思否決,真是自掘墳墓!

我們這個周未原本計畫在星期六到倫敦東南邊的Canterburry看已列入世界歷史遺產的大教堂,星期日則會去西南邊的Southampton的聖誕市集湊熱鬧。我想,大教堂應要泡湯了,聖誕市集可能還可以成行,走著瞧吧!唉!

Monday, 5 November 2007

意想不到的收穫

帝國學院是一所側重理工醫科的大學,與我們的科大有點相似。雖然我選修的是翻譯課,但同樣是針對這三個範疇。平時看報,我多不會留意這些,若硬是要看,也會頻打呵欠。現在做了三份功課,分別是有關於宇宙行星,南極融冰和大閘蟹,發覺蠻是有趣的。

原來小行星在宇宙爆炸而墜落地球可能會引起海嘯等大災難,科學家現正研究方法令這些小行星偏離軌道。南極西部的冰原(全球最凍的地方)融冰速度加劇是否人為所致?大閘蟹的繁殖過程是對生態環境有很大的破壞,原來牠們原產於福建,後北移至朝鮮半島,在90年代更曾大量在泰晤士河中繁殖!

接觸一些不是自己孰識的範疇,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Wednesday, 31 October 2007

求學是求分數?

前天收到第一份功課,很低的分數,悶悶不樂了一整晚。昨天與同學談起,發現原來是老師手緊,人人的分數都不高。我認為最醒的同學都只是比我高5分,更有同學比我低分,心情便豁然開朗起來。

誰說求學不是求分數?就算像我這樣一把年紀,已到上堂是求認真學習的境界,都同樣被分數牽引著。數字既能提供一個客觀而量化的指標,同時亦令人與人之間容易產生比較和競爭,究竟分數孰好孰壞耶?

Wednesday, 24 October 2007

第二堂課

很久沒有參與一些這麼互動的課堂了!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小班教學,才六位同學,感覺很好哩!再加上我做足了功課,不像在香港那樣每每打天才波,故能積極參與討論,實有值回票價的感覺。

其中一位北京來的同學,我從她與其他同學的談話中,知道她已很積極地留意找工作了。為了令公司(Bank of America)覺得她有誠意,便刻意參加他們的講座。其實不只香港競爭大,全世界都是一樣。可是,這樣卻容易令人活得很倦。